相关新闻
赏墨斋 » 相关新闻

因清得闲 借物养性--广州93岁老干部欧初的收藏人生

因清得闲 借物养性

本报记者 罗艾桦 贺林平

为了收藏花光工资日子过得紧巴巴,却从没想过从中牟利;玩了一辈子古董不但没有“玩物丧志”,反而得到很多人生感悟;耄耋之年却坦然化“舍”为“得”,拍卖捐出大部分收藏品回馈社会……

这就是广州93岁的老干部欧初的收藏人生。

当记者提出采访他,请他谈谈多年的收藏心得时,老人家一下子精神百倍。“别的不说,你要说收藏,我可以不睡觉跟你谈三天三夜。”老人家带着十足的中气,指着墙上“因清得闲”四个遒劲的隶体大字,“这是我自己写的,也是这么多年收藏的心得,你要清心寡欲、淡泊功利、舍得奉献,才能收获内心真正的平静和身体的康健。”

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喜好,欧初从上世纪50年代就和一帮书画名人、文物专家混得很熟。他的第一件藏品是齐白石的小条幅《虾》,“当时是1958年,我花了45块钱买的。”

“那您不是赚大发了?”听到这句玩笑话,欧初哈哈一笑,“当然现在以投资为目的的收藏比比皆是,但那个年代,连市场经济的观念都没有。我收藏首先是自己内心喜欢,其次是出于保护文化遗产、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愿望。”

欧初为收藏,不惜花血本。

“虽然都不贵,少的几块钱,多的几十块上百块,但那时候工资也低啊,一般干部才20多块,我爸爸虽然是高级干部,有200块,但也不够花。”女儿回忆,小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,常常穿补丁衣服,有时甚至要等父母下个月工资交学费。

多年来,欧初集腋成裘,收藏相当可观。然而,人到老年,爱古玩字画如命的欧初,却突然做了两个令人惊讶的决定:

2002年,他一口气拿出495件个人藏品捐献给广州艺术博物院[微博],放进“欧初先生艺术博物馆”,将私藏变公藏,变独乐乐为众乐乐,让世人共享民族文化瑰宝。

2008年4月,他拍卖了八大山人的《临河序》、文征明的《杉林清话图》等94件书画精品,所得款项3300万元,既不留作自用,也不留给儿女,专门成立“欧初文化教育基金”,每年资助100个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读书,至今已资助了253人。

这么多年积累的藏品,最终欧初自己留下的不到10%。“从收藏中,您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呢?”记者不解地问。

“我得到的东西多啦!”欧初爽朗地大笑,现在很多人搞收藏,往往都是为了投资获利。他们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,收藏中的主体应该是人而不是物,人不能为物转,不应光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忽略了收藏中最重要的内涵,把自我给丢失了。“过去人讲‘玩物丧志’,要我说,玩出名堂,就不会丧志

留言咨询
提交留言 (* 为必填项目)
* 姓名
* 内容
* 验证码